磁盤空間不足。 磁盤空間不足。
2020年1月2日,云和順通建設有限公司根據《云和縣云龍公路(云和縣城至新殿垟段)改建工程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報告個》并對照《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嚴格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指南、本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和審批部門審批決定等要求對本項目進行驗收,經認真討論,形成現場檢查驗收意見如下:
一、工程建設基本情況
(一)建設地點、規模、主要建設內容
建設地點:位于云和縣鳳凰山街道,起點位于云和縣鳳凰山橋,終點位于新殿垟村西南側;
主要建設內容:云和縣云龍公路(云和縣城至新殿垟段)改建工程為云和境內縣道,起點位于云和縣鳳凰山橋,起點樁號為K0+830,終點在新殿垟村西南側位置,終點樁號為K2+700,全長1.87km。公路等級二級,時速為60km/h,路基寬度12m,路面寬度10.5m。設置橋梁40m/2座,涵洞10道。
(二)建設過程及環保審批情況
項目于2015年3月在云和縣發展和改革局登記備案(云發改投資聯[2015]8號),2015年5月,委托浙江竟成環境咨詢有限公司編制了《云和縣云龍公路(云和縣城至新殿垟段)改建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并于2015年6月取得了云和縣環保局的批復云環審[2015]36號。工程于2015年12月開工建設,于2017年4月建成,總工期17個月。2017年6月21日由云和順通建設有限公司完成該工程《公路工程交工驗收證書》(合同段交工驗收證書第01號),2019年8月,由寧波弘正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完成該工程《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報告》并于同月26日形成《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鑒定書》。
該建設項目目前已經正常通車運行,目及配套的環保設施運行基本正常。
(三)投資情況
總投資為4766萬元,其中環保水保投資196.69萬元,占4.13%。
(四)驗收范圍
本次驗收內容為:云和縣云龍公路(云和縣城至新殿垟段)改建工程,起點位于云和縣鳳凰山橋,起點樁號為K0+830,終點在新殿垟村西南側位置,終點樁號為K2+700,全長1.87km。
二、工程變動情況
本項目建設內容與環評批復內容相比無重大變化項,具體變化內容如下:
由于項目前端K0+000~K0+830段已由市政城建部門實施,故本項目實際建設中起始樁號由設計的K0+840變更為為K0+830,終點樁號由原設計的K3+300變更為K2+700(K2+700-K3+110納入云龍公路二期工程),終點在新殿垟村西南側位置,全長1.87km。由于工程長度縮短,故由原來的3座中橋11道涵洞變更為2座中橋10道涵洞,其中新殿垟橋納入二期工程。對應征地面積、土石方、防護、排水等面積減少,路基建設材質、技術指標不變。
三、環境保護設施及生態保護落實情況
(一)水環境
工程施工過程產生的泥漿廢水通過泵抽至沉砂池沉淀處理后作為周邊道路施工現場灑水回用,設置臨時沉沙池 10座。公路沿線設置雨水導排溝,導排路面及橋面地表徑流。
(二)環境空氣
工程瀝青混凝土來源為外購,未設置瀝青拌合站;
本項目運營期廢氣主要是道路揚塵和汽車尾氣。運維單位加強了道路管理和路面養護,制訂了環境保護制度,對公路沿線進行綠化,減輕了運營期廢氣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三)聲環境
本項目運營期噪聲主要為車輛交通噪聲,工程采取了以下措施減輕噪聲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對道路沿線兩側進行綠化,并設置了限速標志,以提醒過往車輛慢速行駛,禁止鳴笛。
(四)生態保護
工程實際挖填方總量為4.14萬m3,其中挖方1.33萬m3,填方2.81萬m3,借方1.58萬m3,棄方0.10萬m3,全部運輸至K2+650左側位置棄土場,施工期設1個開料場和1個棄渣場,開料場頂部表層種植人工林,邊坡撒播草籽進行綠化,棄渣場設置了磚砌擋墻并撒播草籽進行綠化,道路沿線邊坡撒播草籽綠化 2365m2,土路肩植草(三葉草)2360m2,坡腳綠化 9465m2。
四、環境保護設施調試效果及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
1、水環境
由監測結果可知,監測期間公路跨越的黃溪兩處測點水質中各指標能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Ⅲ類標準要求。本工程不涉及停車場、養護站等輔助設施,運營期間不排放廢水。
2、環境空氣
公路沿線三個測點環境空氣質量能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二級標準要求,本工程所在區域的環境空氣現狀良好。
3、聲環境
監測期間,公路起始路段噪聲、新嶺新村居民樓第一排噪聲、新嶺村居民樓第一排噪聲、終點路段噪聲能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4a類標準要求;新嶺新村居民樓第二排噪聲、新嶺村居民樓第二排噪聲能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2類標準要求。
五、驗收結論
云和縣云龍公路(云和縣城至新殿垟段)改建工程環保手續完備,基本落實了“三同時”的相關要求,主要環保治理設施已按照環評及批復的要求建成,建立了較完善的環保管理制度,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符合環境質量標準要求,驗收資料基本齊全。驗收組建議通過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并按要求公示。